.:. 草榴社區 » 技術討論區 » 选择的幻觉:从安卓与苹果之争看消费社会的制度投射
--> 本頁主題: 选择的幻觉:从安卓与苹果之争看消费社会的制度投射 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
yzmistheone


級別:俠客 ( 9 )
發帖:504
威望:126 點
金錢:4737 USD
貢獻:3 點
註冊:2008-02-02


选择的幻觉:从安卓与苹果之争看消费社会的制度投射



选择的幻觉:从安卓与苹果之争看消费社会的制度投射
在一个“选择”被高声宣扬的时代,我们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自由。
然而,当人们沉浸于点击、切换、购买的快感时,这种“自由”早已被制度化的结构预设。
智能手机的世界正是这种制度幻觉的完美模型——表面上开放、多样、供你自由挑选,实则所有路径都被两大技术体系封锁:苹果与安卓。
不久前,自媒体人户晨风提出一种流行论断:可以通过“安卓与苹果的选择”区分人群的思维方式与社会层级。
这番言论引发巨大争议,他本人也因其他言行被全面封禁。
讽刺的是,当他被封杀后,众多海外“反贼”纷纷为他鸣不平,仿佛封杀一个“敢言者”就意味着他代表了自由。
但他们忽略了一个更深的荒谬:
户晨风的理论本身,正是一种体制逻辑在消费领域的延续。
他以为自己揭示了人群的思维差异,实际上只是重复了权力划分的方式——
在消费的外壳之下,继续区分谁更“高级”,谁更“低端”。

一、被制度框定的选择自由
在中国市场,智能手机的选择并非意识的表达,而是结构的结果。
消费者并不是在自由选择思维方式,而是在制度化的生态中被迫选择某种依附关系。
苹果意味着一种垂直整合的封闭秩序:它通过设计与生态锁定用户,让“便利”与“束缚”融为一体;
安卓代表一个碎片化的多中心竞争系统:更开放,但也更混乱、不稳定。
因此,当一个人选择苹果或安卓时,他选择的其实不是系统,而是制度环境中的一种生存模式:
要么在高效而封闭的秩序中享受被管理的舒适,要么在自由而复杂的空间中承担自主的代价。
在这个意义上,智能手机系统不过是现代制度逻辑的缩影——
选择的表象越多,选择的实质越少。

二、算法时代的中介:当欲望被制度化
若进一步追问,为何人们甘于这种“被框定的自由”?
答案在于——制度不再通过压迫统治,而是通过心理结构与算法逻辑来“制造欲望”。
推荐系统、个性化广告与社交平台的算法,构建了一种“被动的主动性”:
我们以为自己在主动选择,其实是在回应算法对我们行为的预测。
正如韩炳哲所说,“透明社会”中不再有外在的统治,只有内化的顺从。
在这种语境下,消费成为一种心理性制度——
人们在点击与购买的瞬间,完成了制度所需要的自我更新。
“自由选择”不再是政治权利,而是维持系统稳定的技术环节。
三、开放与封闭:产品哲学背后的制度隐喻
苹果的成功不仅源自技术,更源自一种制度美学:
它用极度统一、极度控制的设计哲学,将“封闭”包装成“完美”。
这种美学在政治制度中早有对应——中央集权、秩序优先、牺牲差异以换取效率。
安卓的逻辑恰恰相反:它容忍不完美,接受多样性,以竞争与兼容维系生态。
这与民主社会的逻辑相似:多中心治理,成本高昂,但系统更具弹性与创造力。
从制度性传统的角度看,
苹果体现的是“秩序优先的独裁性理性”,
安卓体现的是“多元竞争的制度性理性”。
前者追求“稳定中的优雅”,后者追求“混乱中的自由”。
二者无优劣之分,唯有制度选择之异。
但当人类的审美被效率俘获,就会误以为“高效即文明”,
忘记了——自由从不高效,而正因低效才真实。
四、消费层级的幻象:从阶层到符号的再驯化
在中国,这场“安卓与苹果之争”早已超越技术范畴,成为消费层级的社会隐喻。
苹果象征身份、象征阶层、象征一种“看似体面”的现代性。
它不再是一件产品,而是一种社会合法性徽章。
这种消费分层的背后,是制度结构的再生产。
人们误以为自己在表达个性,
其实只是服从了同一套权力逻辑——
权力的集中、信息的控制、体验的统一。
于是,品牌取代了思想,消费取代了判断。
“拥有”被误读为“存在”,
“价格”被误读为“价值”。
当“封闭的高价系统”被误认为文明象征时,
社会就在无形中完成了一次反讽的自我塑形:
在反抗专制的同时,重新爱上被统治的秩序。
五、逻辑的反讽:当反叛者复刻体制
户晨风被封杀,本应是一个关于言论边界的政治事件,
但它在舆论中却演变为一场身份投射的集体心理剧。
许多自称“反体制”的人,为他抱不平,
却完全忽视他所传播的逻辑——
以消费划分人群、以偏好评判精神层级,
这不正是体制思维的镜像吗?
他们反对独裁,却崇拜统一标准;
他们嘲笑封闭,却迷恋高效的控制;
他们自以为在反叛,
实际上只是用更漂亮的方式复刻体制。
当反叛的姿态失去了制度自觉,它就变成了体制的艺术。
六、结语:当自由成为制度的最高形式
“选择”是现代社会最迷人的幻觉。
它让人误以为自己在思考、在判断、在决定命运。
而事实上,人类只是沿着制度预设的轨道,完成一场被动的顺从表演。
从苹果到安卓,从系统到思维,自由在表象上无限扩展,在实质上却日益收缩。
真正的开放,不在于能否切换系统,而在于能否怀疑系统存在的合理性。
当一个社会不再问“为什么只能有两种选择”,
它便不再是自由的社会,
而只是自由被制度性驯化后的幻觉残影。
正如福柯所言:
“当统治不再需要监狱,而以幸福的名义管理灵魂,奴役才真正完成。”


赞(0)
DMCA / ABUSE REPORT | TOP Posted: 10-06 10:12 樓主 引用 | 發表評論

.:. 草榴社區 -> 技術討論區

快速回帖 頂端
內容
HTML 代碼不可用

使用簽名
Wind Code自動轉換

按 Ctrl+Enter 直接提交